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

A1.「身心症」中醫觀

身心症』中醫觀
桃園廖桂聲中醫診所 院長廖桂聲
  太太(化名)一向身體健康,但近來卻成為醫院、診所的常客,主要是因為半年來老是心悸得很厲害,心臟卜通卜通跳得很急,就像隨時要跳出胸膛似的,呼吸也急促,有時又感到心臟無力,常須用力深吸一口氣才會舒服。是不是生了什麼怪病,找了胸膛內科醫師檢查X光或心電圖檢查,卻告知正常。有時便秘或腹瀉跑去腸胃科檢查,醫師又說沒病。有時頻尿,動不動就想上廁所,去看了泌尿科,腎臟也沒問題。像這例的病例,大多屬於「身心疾病」的典型症狀,亦即實際檢查時往往又找不出明顯病因,真是令人有求助無門的苦悶。
  由於社會脈動及變遷過於快速,人際關係經營及經濟活動的多變性,讓不少病患情緒因之被挑起,煩躁不安、抑鬱難平、過度興奮或憂傷…等症狀慢慢浮現。再加上面臨特殊的心理社會壓力危險因子,如升學考試及事業壓力增加、分離(家人死亡、離婚)、健康問題(生病、重病)、更年期或老年面臨一些空巢期和失落感的到來、居住環境擁擠和空氣染等…,使得罹患該症的人口也會遞增。
  有些病人在情緒不安時,心情鬱悶、憂鬱沉默寡言,遇到挫折打擊,或受到環境壓力,不能自我解脫,也會合併自律神經失調,進而影響人的情志變化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等七情)形成惡性循環,對身心疾病的發生發展起著推波瀾的作用,其症狀如下:()心悸、胸中窒、呼吸短促、胸骨下方心臟區如物壓,如心臟無力,常須用力深吸一口氣才轉舒服。()喉中炙臠、梅核氣、咽中有痰 如同炙肉,咯之不出,嚥之不下者,或癢而欲咳,或火辣如腫而疼。()脅脹痛:最常發生於大怒或生悶氣時,在右脅脹痛,甚至連及橫膈膜胸側與背側皆痛。()肚臍二側結腸彎脹氣感:女性常脹及臍下小腹全部,拍之有氣響聲。()頻尿、裡急後重、便秘或腹瀉如腸胃道躁激症。()盜汗、月經不規則、注意不集中、腰酸背痛、煩躁不安、精神緊張難以鬆弛、入睡因難、多夢。()頭部緊箍感、眩暈、後頸項僵硬、肌肉緊張性頭痛。()實際檢查時卻找不出生理的病變。故此症候群極為複雜,必須過詳細的身體檢查、化驗及其他輔助檢查,以排除器質性疾病後,才能診斷為本病。
  其實,中醫很早就注意到「身心合一」才合乎健康道理。早在二千前,《黃帝內經》中就己經明確提出了軀幹疾病與心理因素,相關的概念,如有“怒傷肝、喜傷心、思傷脾、憂傷肝、恐傷腎”等,後世據此形成了“七情致病”學說。以闡明情志致病與心理應激的損傷,造成身體出現反應過度,不同於「神經症」則是在心理出現反應過度。
  中醫治療身心疾病的特點及優勢,從廣義的角度上講,中醫在診治每一疾病過程中,都貫穿著身心兼治的原則。中醫理論從根據“天人相應”的整體觀念出發,採用辨證論治的方法,結合天時、地理、心理、社會環境、人格特質等各種內外因素,並將這些因素結合起來,全面綜合地加一考慮,如何疏導壓力,避免七情內傷,提高生活品質。臨床治療時以疏肝解鬱、養心安神為主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